师资队伍

全职教师

您现在的位置: 学院首页 > 师资队伍 > 全职教师 > W > 正文

全职教师

韦仁忠

研究员

韦仁忠,男,raybet最佳电子竞技平台行政管理系研究员,硕士生导师,青联委员。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(民俗学)博士,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博士后。青海省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。近年来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、省部级课题、博士后特别项目、博士后一般项目等10多项。在《raybet最佳电子竞技平台学报》《理论动态》《中国藏学》《西北民族研究》《青海社会科学》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。获“raybet最佳电子竞技平台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”,曾获得党校和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奖项若干次,国家行政学院网络优秀课程入选者,民族社会学优秀课教师,“优秀班主任”、“教学能手”等称号,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、中央党校优秀成果二等奖、三等奖、第四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三等奖、国家民委第四届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。研究方向: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、民族社会学、民俗文化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。



一、论文

(一)资政(智库)类:

1、生态城市:西部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,发表于中央党校《理论动态》2012年第1期,独著;

2、我国民俗文化保护的危机与出路,发表于中央党校《理论动态》2013年第2期,独著;

3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发展与规划研究,发表于中央党校《理论动态》2014年第1期,独著;

4、文化生态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,发表于中央党校《理论动态》2015年第3期,合著;

5、协商、统战、法治:社会治理创新的三个维度,发表于中央党校《理论动态》2016年第5期,独著,等。


(二)学术类:

1、关系式社区动员: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角色、困境及实践路径,发布于《 raybet最佳电子竞技平台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22年第6期,独著;

2、川藏二元嵌套:次边疆促进边内一体化发展的历史依据、现实困境及未来路径,发布于《西藏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22年第3期,第一作者;

3、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理论谱系、模式嬗变及实践向度,发表于《湖北民族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22年第6期,第一作者;

4、Historical Inspiration and Practice Approach for Integrating the Tea-horse Ancient Road into “the Belt and Road” Initiative,发表于2022年《China Tibetology》第2期,第一作者;

5、组织公平理论视角下“机关漂移族”的现实困境及其治理路径,发表于《领导科学》2022年第3期,第一作者;

6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及优化路径——基于成都市社会组织的调研,发表于《学会》2022年第1期,第一作者;

7、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现实境遇和实践向度——基于协同共治的视角,发表于《领导科学论坛》2022年第1期,第一作者;

8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的实践经验与问题反思——以成都国际音乐社区“微博物馆”社区营造项目为例,发表于《城市》2021年3期,第一作者;

9、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Government role-playing in the Sight of Eco-tourism: A Case Study of Tibet Tourism,发表于《China Tibetology》2020年第2期,第一作者;

10、回顾与展望:70年来藏区社会治理研究文献述评,发表于《中国藏学》2019年第3期,第一作者;

11、保障、整合、激励:后移民时代三江源生态移民生活重建机制的三个维度,发表于《青海社会科学》2019年第1期,独著;

12、原生到再生:非遗保护语境下西北“花儿”的传承与创新,发表于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》2018年第2期,独著;

13、The Spiritual Implication and Modern Value of Tibet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ultural Trad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,发表于《China Tibetology》2018年第2期,独著;

14、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社会生态及困境破解,发表于《西部发展评论》2017年,辑刊,独著;

15、西藏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定位、认知与路径探讨,发表于《西藏大学学报》2017年第3期,第一作者;

16、藏族生态移民的文化调适与社会资本重建,发表于《中国藏学》2015年第2期,独著;

17、灾后重建新型城市治理研究:以青海玉树市为例,发表于《城市》2015年第6期,第一作者;

18、社会资本与移民适应:三江源藏族生态移民的文化失调与修补,发表于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》2015年第4期,第一作者;

19、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发表于《青海日报》理论版,2014年5月,独著;

20、生态文明视域下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探析,发表于《城市》2014年第10期,独著;

21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社区建设,发表于《中国社会报》理论版,2014年8月,独著;

22、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社会融合路径探究,发表于《中国藏学》2013年第1期,独著;

23、草原藏族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和文化适应研究,发表于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2013年第4期,独著;

24、农牧区教育应该怎样发展:对我国农牧区教育现状的调研与思考,发表于《中国民族教育》2013年第2期,独著;

25、环境困境与文化审思:文化生态视域下藏族生态民俗文化溯析,发表于《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2013年第3期,独著;

26、“二元社区”到“敦睦他者”——三江源藏族生态移民的社会融合解读,发表于《西藏大学学报》2012年第4期,独著;

27、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女童教育问题浅探,发表于《兵团教育学院学报》2012年第6期,独著;

28、西部民族教育实证探析:以青海省为例,发表于《甘肃联合大学学报》2012年第6期,独著;

29、读恩斯特﹒卡西尔《人论》札记,发表于《宿州教育学院学报》2012年第6期,独著;

30、藏族传统文化在我国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,发表于《党的生活》2012年第5期,独著;

31、论西部生态文化及其体系构建,发表于《甘肃联合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3期,独著;

32、藏族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建设的衔接,发表于《青海党校教育》2011年5月刊,独著;

33、浅析藏族“拉伊”中的口头程式语,发表于《西藏民族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2期,独著;

34、试述《格萨尔》谚语的资料价值与爱国情结,发表于《西藏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1期,独著;

35、河湟“花儿”中的口头程式语探析,发表于《河西学院学报》2010年第4期,独著;

36、“花儿”与藏族“拉伊”程式语对比分析,发表于《青海民族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3期,独著;

37、青海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的路径探寻,发表于《青海社会科学》2009年第6期,独著;

38、童音与苍狼——从政治学视角解读史诗《江格尔》,发表于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5期,独著;

39、青海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研究——以海东地区平安县、乐都县乡镇劳务输出为例,发表于《甘肃联合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1期,独著;

40、天祝“花儿”和“拉伊”中的“风搅雪”现象分析,发表于《西北民族研究》2008年第3期 ,独著;

41、关于西部高校贫困生救助问题的思考,发表于《攀登》2008年第3期,独著;

42、关于民俗变迁、文化整合的新思考——甘肃天祝县汉、藏民族杂居村落藏族生活变化探微,发表于《甘肃联合大学学报》2008年第2期,独著;

43、“花儿”和“拉伊”整体结构形式的对比分析,发表于《青海师范大学学报》2008年第3期,独著;

44、对青海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,发表于《攀登》2007年第4期,独著;

45、藏族口承语言民俗综述,发表于《西藏民院学报》2006年第2期,独著;

46、从精神文化视角看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汉族的祭祀事象,发表于《甘肃民族研究》2006年第2期,独著;

47、从文化涵化视角看天祝县汉藏民族杂居地区藏族生活变化,发表于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》2005年,独著;

48、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之我见,发表于《中国土族》2005年秋季刊,独著。等


二、著作

1、《高原城市的陌生人: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文化调适和社会资本重建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,专著;

2、《青海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研究》,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,合著;

3、《中华文明与人类共同价值》,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,合著。


领导邮箱

书记信箱地址:spascu@163.com

院长信箱地址:ggglscu@163.com

提示:请将您的宝贵意见或建议用常用邮箱发送。

川大raybet最佳电子竞技平台二维码

川大raybet最佳电子竞技平台 (scu-ggglxy)

提示:扫描二维码关注raybet最佳电子竞技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